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计划总结
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李俊华名校长工作室计划方案
日期:2019/03/04 来源: 浏览次数:

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李俊华名校长工作室计划方案

一、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标

工作室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领域,以“协作共进、互学共长”为基本宗旨。为有志于学校管理、有强烈成长愿望、年轻而有潜质的在职校长搭建一个“交流研讨、共学互助”的平台。它以先进管理理念为引领,以学习交流经验为策略,以剖析典型案例为抓手,以体验课题研究为载体,着力提高工作室成员的领导力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它为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及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校长队伍提供实践经验和示范,不断提高校长的综合素养和科学管理水平,为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骨干校长的培养与孵化做出努力。

二、成员培养

1、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

1)招聘思路:

本工作室将面向全省招聘11名成员,采用个人网上申报,由工作室领衔人考核录用。

2)招聘要求:

①致力于学校管理,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管理追求。在现任的管理岗位上有思考、有研究、有作为。

②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无怨无悔。虚心、笃实,能与团队荣辱与共。          

③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学院)的正、副校长(院长)。年龄:45周岁左右。

2、工作室成员发展目标

1)努力完善和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人格魅力与管理修养,使之成为一个有良好的素养,有强烈的责任感,有丰富的人格感召力与人格影响力的校长。

2)努力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政治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素养,增强工作室成员的科学管理决策能力,提升改革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管理专业化水平。

3)努力使工作室成员积极探索符合各自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新途径与新策略,切实提升科学设计和领导学校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能力。

4)努力使工作室成员形成指导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使工作室成员所在的学校和工作室成员本人均成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和优秀管理者。

三、活动方式及途径

在研训的内容上,工作室将确立“理论学习”、“专家引领”、“考察观摩”、“交流探讨”、“课题研究”和“个人自学”等六大版块。

1.理论学习

围绕工作室确立的研究主题,每位成员每年必须深入研读2本以上教育管理专著,培训时间每人每学期不少于20课时,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意识,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促使工作室成员向学者型校长发展。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基本理论著作的解析、专题报告以及要求学员在平日里进行自主学习等方式,促使学员们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办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教育,成为新时代的名校长。

2.专家引领

在三年的工作室学习过程中,工作室将邀请职业教育专家为工作室学员讲课,主要内容都紧密围绕工作室的培训主题《职业教育服务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展开。希望专家们站在理论研究的高度结合实践操作的经验,能给予工作室学员们既高瞻远瞩又不失现实意义的引领指导,使学员们能深刻认识到和谐教育的本质。

3.考察观摩

通过考察观摩活动的开展,提升学员们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自觉意识。对于“名校长培养工程”来说走访考察是必须的。学员们走访各类学校,考察不同情况,就是在为自己的学校寻找新的生命力,在三年的研修过程中,工作室预计将组织学员相互走访考察,到省内外各类特色学校观摩,实地感受知名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校与学生和谐发展。

4.交流探讨

在每次“理论指导”、“专家讲座”或“走访考察”之后要适时地安排一些相对宽松的交流讨论时间,使工作室学员们能够在接受大量的信息后于第一时间进行梳理、消化、扬弃,并相互交换所思所想,使得“理论指导”、“专家讲座”、“走访考察”得以在第一时间发挥其价值。

5.课题研究

工作室将《职业教育服务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要求每位成员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特点申报子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开展研究,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定期上报,促使工作室学员们能够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理论素养,进而在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均能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6.个人自学

各位成员在工作之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个人自学,自学的内容以经典理论著作、教育教学著作、经典管理著作以及人文科学类著作为主。

四、具体工作规划

(一)第一阶段(20171月——20178月)

1.组建工作室,选拔工作室成员,制定和论证工作室三年计划与实施方案。

2.完善配备设施(包括工作制度等),指导工作室成员制定发展规划,建工作室网页等。

3.适时组织成员到省内外名校长工作室进行参观学习。

4.以工作室名义申报一个省级课题,以课题促进成员研究能力的提升,引领工作室常规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79月——20188月)

1.网上理论研修,读书学习,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理论修养,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2.开展相关观摩活动及相关专题讲座,探究学校管理艺术。

3.推进“工作室”课题研究,指导成员撰写发表研究论文,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化。

(三)第三阶段(20189月——20198月)

1.结合读书、实践、研究、考察,召开研讨会,提升成员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

2.组织成员进行校际交流活动,确定专题举办名校长论坛活动。

3.检查指导课题研究情况,确保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内容。

4.提升个人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特色,完成学习记录及总结等。

(四)第四阶段(20199月——201912月)

1.反思前期学习培养思路。撰写总结报告,开展各种名校长调研活动。

2.完成工作室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务求在科研、实践上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3.提交研究的成果材料和工作室总结材料,接受省教育厅评估,争取申报下一周期工作室。

五、工作室学习研修制度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文化建设:研究文化建设的定位与定向;研究文化建设的推进措施;研究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研究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2细节管理:本研究定位于教师管理的研究。梳理学校管理中的常见细节;研究细节管理背后的心理机制、长效机制;研究细节管理的策略与途径;积累细节管理中的典型案例。

3教师发展: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探索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机制,促使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之路上快速成长。

4行政管理:梳理当下行政工作中“粗放”的现状;研究当下行政工作精致化的实施路径;研究当下行政工作新的生长点。

5课程与教学管理:研究有效教学模式,打造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教学科研一体化”;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

6班级管理:研究新形势下班级管理工作的新难点、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改进和完善学校班级管理体系;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

7后勤管理:确立后勤管理部门为学生、为教学、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建立完善系统化的后勤管理制度。量化管理目标,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分类指导并鼓励自主创新。

2.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问卷;(2)访谈;(3)案例分析;(4)文献研究;(5)行动跟进。

3.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预期成果

经典管理案例。

(2)呈现方式

①调查报告;②案例诊断;③案例分析;④论文;⑤报告会、论坛、网上论坛;⑥活动实录光盘。

六、经费预算(见下表)

资金总金额(万元)

50

预算支出科目

金 额

(万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直接费用

资料费

2.5

购买有关书籍;资料收集、整理、复印、翻译费;文献检索费

数据采集费

8.5

调查、访谈、数据分析及相应技术服务购买等费用。

会议费/差旅费

4

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交流、考察调研产生的会议、交通、食宿等费用

设备费

4.5

购笔记本电脑、办公设备等

专家咨询费

5

主要用于支付工作室顾问费用

劳务费

6

主要支付调查、访谈、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收发、数据统计和分析等工作的非课题组成员劳务酬金

印刷费

2.5

各种调查问卷打印费

其他支出

2

办公用品费、通讯费、互联网服务费等

间接费用

15

补偿学校为项目提供的现有设备及房屋、水、电消耗等;管理费和绩效支出。